日常生活中的暗示
一個人生活在社會上,每時每刻都受到來自自我、他人及環境的暗示。別人的一個眼神、一個表情、一個動作、一句無心的話語都可能會影響到我們,而且心理越脆弱,所受到的影響就越大。受暗示性是人類普遍具有的一種心理屬性,是人類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無意識的自我保護能力。在工作與生活中,懂得使用積極暗示,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產生良性循環;而習慣使用消極暗示,往往把事情弄糟,導致惡性循環。
例如優美的風光,給人輕松舒暢、神清氣爽的暗示,因而能吸引游客;天生麗質,給人純潔善良、清新脫俗的暗示,使人產生憐香惜玉之情;良好的醫療條件和規范化的管理,暗示著擁有高超的技術和優質的服務,疾病未治就好了三分;在商業談判中,個人灑脫的風度、優雅的舉止、幽默的談吐、從容的態度所產生的暗示性影響更是不容小視。
當我們全神貫注地看電視時,會不知不覺地沉浸于劇中情節,心情隨主人公的悲歡離合而時喜時悲,這也是暗示??措娨晻r,我們通常很討厭過多的廣告,但廣告中的信息會不知不覺地進入我們的潛意識中,影響我們的購買習慣。當你面對多種品牌不知如何選擇的時候,多半會選擇在你潛意識中占優勢地位的品牌,這就是廣告的暗示作用。
一個小女孩摔了一跤,哭了起來,說腿疼。媽媽把她抱起來,說:“來,媽媽給你吹一下,好了好了,去玩吧!”小女孩真的就不疼了。
曾經有一個日本人開車到瑞士旅行,車行至山邊時感到口渴難耐,見不遠處有一個清澈秀麗的湖,于是走到湖邊捧水喝。痛快地喝完水后,抬頭一看,有一個告示牌上用法文寫著什么,他不懂法文。但看到上面有一個詞寫著“poisson”,與英文中的詞“poison”(毒)很相似。突然他驚慌失色,心想:這一定是寫著“此湖水有毒,不能飲用”的字樣。立刻渾身不對勁、站立不穩、頭暈眼花、直冒冷汗、惡心反胃,仿佛大難臨頭。好不容易來到附近一家旅館,他懇求旅館老板為他請醫生,并一五一十地講述了剛才喝湖水的事情。老板聽完,不由得哈哈大笑起來,說:“那是不準捕魚的告示,法文中‘poisson’一詞是‘魚’,比英文中的‘poison’(毒)一詞多了一個‘S’。”聽完老板的解釋,他的病馬上就好了。
我有一個朋友的女兒,她的一個同學因為黃疸肝炎住院了,她很害怕,因為她與這個同學曾經一起吃過飯。有一天,她感覺自己的左上腹部有點疼痛,就懷疑可能得了肝炎,因而惶恐不安,嚴重影響學習。朋友帶著女兒找到了我,我向她解釋了肝炎的傳播途徑與致病的機理,并解釋人的肝臟位于身體的右上腹部,她聽了以后恐懼立刻就消失了。
有一個暗示小實驗:六七個人請一個領導乘電梯到六樓吃飯,電梯里鋪著很新的地毯,他們商量好到電梯口時,都把鞋脫掉,提鞋光腳進電梯,但不跟領導講,看領導會怎樣反應,結果領導也是自覺不自覺地提鞋光腳進電梯。
暗示引起的生理改變
人體的任何部位都和心理有關,心理因素能有效地浸透到身體的各個微細之處。在積極暗示的作用下,可使人信心百倍,把人的巨大潛能調動出來;而在消極暗示的作用下,人的正常心理和生理機能會遭到擾亂和破壞,從而產生各種身心疾病,甚至是死亡。
有一名罪犯因犯殺人罪被判處死刑。有人告訴他,將用刀片切斷靜脈的方法處死他。某天,刑警把他押往刑場,向他出示刑具,即解剖刀,并告訴他:靜脈切開一段時間后他將死去。然后蒙住他的雙眼,接著有人用刀背在他的手臂靜脈處劃了一刀(并未劃破皮膚),同時用一股細細的溫水朝他裸露的手臂上澆去。水不斷地澆著,滴在地上的臉盆里,發出滴滴嗒嗒的聲響。犯人受到強烈震憾,很快虛脫,不到十分鐘就開始垂死掙扎,接著就斷了氣。通過解剖發現,他死于心臟麻痹。
曾經有一個電工,他在操作的時候,別人無意推上了電閘,實際上這個電閘根本就沒電,但是他一聽到電閘聲,當場就死了,整個身體就呈觸電一樣的死亡狀態。這就是暗示導致的生理改變。
暗示的本質是自我暗示
催眠心理療法的原理是暗示作用。暗示即是自然地、無覺察地、毫無抵觸地接受的一種人為有意圖的指示。
對他人施加暗示,表面上看,是他人的行為已被我指揮,但仔細分析就會發現,任何人皆如此,只有自己的大腦才能支配自己的行為,他人不論施加什么樣的暗示,首先要求自己能接受,這樣才能形成觀念產生效應。從這個意義上看,暗示的本質實際上是自我暗示。
取得對方信賴是暗示成功的第一步。人類雖具有本能的可暗示性,但同時也具有普遍的反暗示性。這種反暗示性根源于本能的優越、自由意識、習慣、個性、邏輯思維等。暗示能否奏效,取決于能否克服暗示的三道防線:即認識防線、情感防線、倫理防線等。對于相信鬼神的人,利用鬼神的影響施加暗示可以治病,這是以信仰為先決條件的,但對于不信鬼神者就不起任何作用。
有一個很有趣的暗示例子:在十八世紀,土豆從美洲引入法國時,人們都以為它對人有害。法國農學家帕爾曼切在德國吃過土豆,就想把它推擴到法國。1787年,他得到國王的許可,在一塊土地里栽培土豆,并用一隊身穿儀仗服裝的且全副武裝的國王衛隊看守這塊地。但白天看守,晚上就撤了。這使人們非常好奇,心想這一定是很寶貴的東西,于是相約晚上來偷土豆。拿回家一煮,發現非常好吃,于是土豆得到了推廣。
潛意識的強大力量
由于潛意識沒有判斷能力,無法進行邏輯思考,它會相信任何進入其中的想法,并堅決予以執行。所以在催眠狀態下(即潛意識狀態下)可以重塑患者的潛意識,清除負面的、消極的東西,注入正面的、積極的東西。
我們的思想、情緒和行為不能夠完全被自我意識到,并且理性地加以控制,就是因為有潛意識的存在。潛意識的欲望在不知不覺地操縱著我們的日?;顒?。以往的經驗,尤其是幼童時的經驗在潛意識里形成強大的力量,不知不覺地影響著成長后的生活方式與種種思想、感覺和行為,也影響我們職業的選擇、戀愛結婚對象的選擇、身體健康的狀況以及我們生活當中的每一件事情。埋藏在潛意識越深的東西越根深蒂固,對我們的影響就越大,所以心理創傷發生的年齡越小,問題就越嚴重,治療的難度就越大。
潛意識不但控制著我們的思想、情緒和行為,對調節和控制人體的呼吸、消化、血液循環、免疫反應、物質代謝等各種反射和反應均起著很大作用。比如在催眠狀態下暗示身體處于不同狀態,代謝率就出現相應的變化。如暗示他正在跑步,代謝率可上升25%;如果暗示他此刻正面對著一個可怕的東西,這時他會產生應激反應,激素水平會明顯增高;如暗示他站在冰天雪地里,他馬上會全身發抖,面色蒼白,體溫也會下降;相反,暗示他處于火熱的夏天(雖然這時是寒冷的冬季),那么馬上會看到他額頭冒汗、面色發紅、體溫升高等。
運用暗示讓生活充滿情調
在人際交往中,如果一個人總是說話直來直去,會讓人很反感。如果學會用暗示的方式,即不把意思直接說出來,而通過隱語暗示出來,會讓人更好接受,更顯得有情調。
比如馬克思與燕尼有一次在約會中,看上去,馬克思好象愁云滿面,對燕尼說:“我交了一個朋友,準備結婚,不知她同意不同意?”燕尼大驚失色:“你有女朋友了?”“是的,認識已經很久了。”馬克思接著說:“我這里有一張她的照片,你想看看嗎?”燕尼心如刀割地點點頭。于是,馬克思拿出一個精致的小木匣遞給燕尼,燕尼雙手顫抖著打開后,一下子呆住了,原來,這個小木匣里放著一面鏡子,照片就是燕尼自己。剛經歷了虛驚一場的燕尼一下子又沉浸到幸福的熱浪中,感動得不顧一切地撲向馬克思的懷里。如果馬克思不用暗示的方法,而是直直地問:“你愿意跟我結婚嗎?”又會產生什么樣的效果呢?
我有一位女客人,最近很煩惱,她深深地愛上了一個有婦之夫,那位男士也向她透露了自己的心意。她的直覺相信這位男士也同樣深深地愛上了她,但行動上總是不冷不熱的,讓人摸不著頭腦,想放棄又不甘心,想進一步又害怕被拒絕。她很想知道自己在男士心目中究竟處于什么樣的位置。我給她一些暗示的主意,她照用了,效果很好。她假裝若無其事地給男士打電話,說媽媽給她介紹了一個男朋友,條件很好,請他幫自己分析一下兩個人合不合適。男士聽了電話,緊張得聲音都發抖了,我的這位女客人捕捉到了這個信息后心中狂喜,煩惱頓時煙消云散。
對他人施加暗示時,一定要盡量做到無意識,否則,一旦被意識到了,暗示就成了命令。不論是誰,都不喜歡聽從他人指使而行動,因為這會傷害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