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女來訪者,在她12歲那年,母親因為不堪忍受父親的虐待上吊自殺了。不久,父親再婚,然而她的繼母也同樣逃脫不了她媽媽的命運。她親眼目睹父親抓著繼母的頭發用力往墻上撞,對繼母拳打腳踢,強迫繼母在地上爬。并且荒淫無恥地要求繼母學雞叫、貓叫、狗叫及豬叫,叫得不像就被一頓臭罵,叫得像就恬不知恥地哈哈大笑。我的來訪者當時看著父親那張丑惡的嘴臉,真想一刀把父親捅死。她實在弄不明白,繼母為什么不跑?但同時她也看到父親對繼母好的另一面。每次打完以后,父親都會很溫柔地抱著繼母,不斷地道歉,說對不起,恨自己失去控制,甚至會自己抽自己的臉,罵自己不是東西,這時繼母的心又很快軟下來。這種情況無數次地重復上演。男方打老婆打上癮了,隔一段時間不打手就會很癢,然后就找一些理由動手;女方也好象被打得上癮了,隔一段時間不被打就感覺生活空空的,不習慣,好象缺少點什么。
有一次繼母被父親打得遍體鱗傷,慘不忍睹,頭上還裂了一個大口子,在醫院住了半個月才能行走。然而在醫院里,父親卻對繼母體貼入微、關懷備至地呵護照顧,仔細地給繼母擦洗身體,耐心地給繼母喂稀飯。周圍的病友看在眼里,都很羨慕繼母嫁了一個這么好的老公。繼母似乎很享受這種感覺,絲毫看不出對父親有什么怨恨。
真是世事捉弄人,我的這個女來訪者所找的丈夫,其身上就帶有父親的性格特征。他們從相戀到結婚已經五年了,期間分分合合,打打鬧鬧。丈夫是個極度自我為中心的人,專制霸道說一不二,惟一的優點是對感情很專一。該女五年來一直扮演著一個非常順從聽話的女兒與無限包容的媽媽角色;而男方則扮演著一個專橫霸道的父親與一個撒潑任性的兒子角色。幸運的是,女方漸漸地覺醒覺悟了,逐漸找回了迷失的自己,發現自己與丈夫的關系不是愛情,只是為了賭氣、不甘心或是想證明些什么而相戀結婚。于是鐵了心想要離婚,這回男方慌了,雙方的關系模式很快反轉過來,但不管男方怎么做,女方離意已決,再也不想繼續這個婚姻了,于是雙雙來接受心理輔導。
我的這個女來訪者的繼母就是典型的受虐狂。為什么這些人會如此地自輕自賤呢?從她們的成長背景可以找到答案。受虐型人格的人通常都是女性,而且都是生活中的弱者,她們有機會擺脫痛苦卻不愿意擺脫,而是用歸順來換取安全感。她們也會有憤怒,但她們通常把憤怒壓抑到自己都無法覺察的潛意識底層。取而代之的是羨慕與崇拜,羨慕那些充滿力量的人,那些驕傲的人。她多么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那樣,但既然自己無法做到,那么能呆在這樣的人身邊也是幸福的。這是一種補償心理,用間接的方式來體會自己渴望擁有卻又匱乏的東西,為此她必須逆轉正常的價值觀念,讓自己以苦為樂。病態的受苦,目的不是受苦本身,而是放棄自我,試圖在他人身上寄托生存的意義。她要供奉一個主子,為之犧牲,為之受苦,為之付出所有,以換取主子嘴角上的一絲微笑,這樣自己無望的生命才覺得有價值。
這類人格扭曲的根源通常是:她們的童年從未有過正常的家庭溫曖和愛撫,父親有嚴重的暴力傾向,動輒對妻女拳腳相向;母親性格軟弱,一味地容忍退讓、逆來順受。從生活中最重要的兩個成年人身上,她很早就接受了一種變了形的情感模式,即女人是注定受男人支配甚至欺凌的。而家庭不和睦所波及到她身上的不公平的懲罰令她學會了自責(一定是自己做錯了什么才讓大人生氣),同時習慣了順從。源于幼年的這些思維和行為模式,內化進入潛意識,對成年以后的生活將產生無法估量的破壞性影響,在沒有進行心理重建之前,她們幾乎無法避免地重復母親的命運。
由于從小被忽視,她幼年時最渴望的是什么呢?是渴望有人愛她、重視她、需要她,體現她存在的價值。如果能夠使自己成為另一個人的重要組成部分,就可以讓自己卑微渺小的生命有存在的價值和意義。而那些極度自我為中心霸道專制的人既像是強者,又像是撒潑任性的男孩子。這些受虐的女性內心渴望成為強者,但自己做不到,于是她對強者的形象倍加羨慕贊賞。她想如果能站在強者身邊,并且自己能被強者看中,也間接證明了自身的價值。這樣的男人同時又像一個不成熟的孩子,讓她們有機會扮演一個母親的角色,從而最大限度地體現自己生命的價值。
但是她從小得不到愛,所以她懷疑自己不可愛,因此她要用大量的付出和自我犧牲的方式來換取別人的愛。為了換得別人一點點可憐的愛,她可以放棄自我,放棄自尊,放棄獨立性。當然,她本來就認為自己什么也不是,自尊幾近于無,不會認為一個人的自我和獨立有什么重要。只要能達到自己的目的,可謂不惜任何代價。她讓自己變得慷慨大方、無私奉獻,為了表現絕對愛心,她經常責備自己,抑制自我。她們很少堅持自己的權利,也很少有自我保護的舉動,甚至禁止自己有自私的念頭和抗爭性的舉動。用來做交易,她們讓自己相信,只要慷慨大方,充滿愛心,就能得到命運的青睞和他人的善待。
當受到虐待的時候,她意識到對方握有權力,她不得不接受權威,因為她相信自我控制要比直接對抗能更有效地維持關系。為了避免沖突和分手,她更加賣力更加小心翼翼地討好對方,但這愈發加重了惡性循環。因為她們表現出來的順從看上去就像有罪的人,這樣反而更加激發了暴虐丈夫的懲戒之心。
其實如果沒有女性的默許,男人不可能全權操縱,權力在男性身上造就出一種狂妄自大、暴躁易怒的習慣。他們虛榮心的形成極大程度地借助于身邊女性的崇拜,女人的奴顏婢膝使男方堅信:他就是上帝。這一優越地位給男人的性格帶來惡劣影響,使得他們在自己的女人面前肆無忌憚,并以恩主身份為所欲為。這些女人的頭腦里浸透了奴性意識,人格和意志的喪失導致她們無法想象也不敢要求公平的愛和有尊嚴的對待。
當一個女人努力適應他人為她規定的形象,用他人的看法來評價自己的價值,卻發現所做的一切沒有任何作用,生活越來越暗淡,對自己的偽裝也越來越厭煩,這時她們喪失已久的真我有可能會片刻蘇醒過來,在重重矛盾之中尋求決斷:要么繼續沉默而失去自我;要么獲得重做自我的自由而失去現有的關系。
現實中有太多悲劇性的例子:長期受虐并一直保持容忍的妻子,一旦反抗起來,她采取的手段往往比那個暴躁的丈夫更激烈、更極端,導致的結果往往是玉石俱焚。施虐的男人總是以為自己的暴力手段是在馴服女人,但更可能是在培養女人可怕的毀滅潛能。女人通過表面上的順從來維護男人的自尊和強者的地位,同時也反映了女人對自身角色的某種期待。對于一個長期受迫于男性暴力的女人,一旦她決定不再扮演被毀掉的角色,她就一定會去選擇做那個毀滅別人的角色。
2011年5月15日,廣西隆林縣一女子就是用鋤頭打死了自己的丈夫。兩人結婚12年,常因家庭瑣事針鋒相對、吵吵鬧鬧。丈夫很懶,家里凡事都是妻子打理,而且丈夫愛喝酒,喝完后又常無事生非地與妻子爭吵,還經常動手打人。有一次兩人再次吵架,丈夫突然拿起一把鋤頭朝家中洗衣機砸去。其父親上前勸阻,該男子甚至想對自己的父親動手,妻子見狀,多年來積壓的怒火像火山一樣爆發出來,上前一把奪過鋤頭,一鋤頭將丈夫打倒在地,并連續擊打其頭部,男子很快死亡。可憐一雙兒女,一個8歲,一個10歲,還在上小學,從此沒有了父母。
人與人之間的共存,從來是訴諸溝通與安寧,而不是訴諸暴力與恐懼。面對有施虐傾向的男人,建議這些女性要堅決徹底割斷和他的關系,不要再抱著改造他的幻想,因為江山易改,秉性難移。你不是心理治療師,你沒有改造他的能力,就算你是心理治療師,有改造他的能力,但他沒有改變的意愿,你也是無能為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