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一個患者的父母帶著幾個親戚,氣勢洶洶地來到辦公室,揚言要公司賠償他們的全部損失,不然就把辦公室砸個稀巴爛。我一看來者不善,便偷偷叫助理報警,同時把憤怒的家屬領到一個房間,耐心安撫他們的情緒,承諾我們一定會負責到底,同時了解他們憤怒的原因。
原來在兩個多月以前,這一對父母帶著正在讀大一的兒子強強來我公司接受心理咨詢。咨詢結束后,咨詢師囑咐家屬,要理解尊重兒子,不要再去否定他。也許是咨詢師沒有反復強調;也許是父母的認識領悟能力太差,回去后還是繼續給兒子講道理。兒子認為人與人之間有心靈感應,父母不同意并與他爭論辯駁。父母的道理講得越多,兒子就越煩躁不安,甚至威脅父母要自殺。這時父母慌了,連哄帶騙把兒子帶到精神病院。一到醫院,兒子就強烈抗議,但被幾個保安粗暴地摁倒在床上,被強行打鎮靜針。然而當他清醒過來后繼續歇斯底里,大喊大叫,又哭又鬧,聲稱要絕食自殺報復父母。
患者的父母認為,這一切都是心理咨詢師害的,因為咨詢師認同他的觀點(即認為人與人之間有心靈感應的說法),從而導致患者思想頑固不化,病情加重,因而就發生了開頭的一幕。經過一番耐心的疏導解釋,家屬很快破涕為笑,萬分感謝而去。出去后直奔醫院,立即辦理出院手續,把兒子帶來公司繼續接受心理治療。一個療程(共十次)未結束,兒子的病情不但完全康復,而且對生活充滿自信,變得開朗起來,與父母也能夠融洽相處。這件事情為什么像拍電影一樣戲劇性地收場呢?我們來看看這個病例究竟是怎么回事?
強強第一次咨詢案例小結
一般情況
強強,男,20歲,獨生子,大一男生。由父母聯系被動接受心理咨詢,不主動填心理咨詢表。
父母主訴
認為某個男同學能感應到他內心的想法并制造謠言導致不能正常學習大半年。
患者主訴
在學校被同學欺負及得不到父母理解而憤怒痛苦大半年。
患者本人自述
在2010年10月的一次軍訓中,班上一位性格外向開朗的男生看不慣我,表現為對其他同學都很熱情,唯獨對我很冷淡,于是我對他產生敵意。這位男生感受到了這種敵意,越加孤立我。有一次在路上,他與三五個同學走在前面,我走在后面,突然他轉過頭指著我對他的同伴說:“你們看,后面那是個‘傻B’!”我當時聽了這句話,不由得怒火中燒,很想上前與他扭打在一起,但又沒有這個勇氣。從此以后,心中仇恨的火苗越燒越旺,我對他恨之入骨,恨不得把他剁成肉泥,甚至有幾次差點控制不住自己真的動手。他意識到我對他充滿仇恨,行為收斂了一些,甚至主動做出一些和解的舉動,但是私底下還是在說我的壞話。
我的內心里充滿了對這個男生的恨,每當我用仇恨的眼神看著他時,他似乎有感覺,也轉來頭來看我,因此我覺得他能感應到我心里的想法。與他玩得好的同學也時常用怪怪的眼神來看我,我猜想一定是他在背后說了我什么壞話導致的。
我認為他能感應到我心中的想法不是信口雌黃、憑空捏造的,而是證據確鑿的。比如當我心里想到某一個地方,他就說出了這個地方的名字;我在想象著如何找人干掉他,他似乎也感覺到了,說了一些為自己辯護的話;甚至我躺在床上還沒起床,心里在想一些事情,就聽到他在隔壁宿舍說一些相關的話;每當我對他恨得咬牙切齒的時候,他也會轉個頭來看我。
學校里越來越多的人都用怪怪的眼光來看我,甚至學校的保安看我的眼神也不對勁,我覺得一定是這個可惡的家伙在背后說我什么壞話,在四處散布謠言導致的。我跟他是不共戴天的仇人。
然而,當我把這些事情全部向我父母反映以后,我的痛苦不但得不到緩解,反而雪上加霜。他們批評指責我憑空冤枉別人,是無中生有瞎想出來的。特別是我的母親,整天跟我講大道理,試圖說服我與這個男生友好相處。我真的想不通,她是我的親媽呀!她為什么總是向著外人說話?
有一件事我現在想起來還覺得惡心。我的父母居然找到這位同學,請他與我們一起到一家飯店吃飯,還逼迫我與這位同學敬酒干杯。
觀察到的情況
個子瘦高,文弱清秀,臉色蒼白,表情孤苦無助,但言語流利,思維清晰,對答自如。除了堅定地認為那個男生在背后說自己的壞話,造自己的謠以及近距離能感應到自己的想法之外,其它方面的思維、認知及感覺完全正常。
初步印象
嚴重心理問題
父母與兒子溝通障礙問題
分析
1.患者看似有被害妄想,但這個所謂的被害妄想實際上是有明顯的創傷事件作為誘因的,不是完全的無中生有,也沒有完全脫離現實,只是這種感覺因為心理防衛機制的原因而變得過度敏感了。而且認為害自己的人只局限于那個男生,沒有泛化,也沒有幻覺。
2.其他方面的邏輯思維完全正常,心理癥狀在走出校園后就會緩解,不愿意再回到學校。
3.心中充滿了怨恨但沒有地方宣泄釋放,更沒人理解,甚至父母特別是母親還會在自己受傷的心上撒鹽,總是替外人說話。外人可以不理解自己,但是不能接受自己最親的人也不能理解自己。
4.患者性格孤癖膽小內向,除了父母之外沒有任何可以傾訴的對象,但是父母又不能理解自己,導致滿腔的怨氣、憤怒、委曲、恐懼越積越多,越壓越實,不斷發酵,由量變到質變,所以就出現所謂的被害妄想、心靈感應、異樣眼光等。解決的辦法就是無條件地理解、關注、共情,這是釋放滿腔負面情緒的惟一辦法。
5.只有愛才能療愈一顆嚴重受傷的心。患者的父母雖然很愛自己的兒子,但是愛的方式方法不當,結果造成更大的傷害。那么正確的愛是什么呢?正確的愛包括:(1)理解接納兒子的所有情緒感受;(2)希望兒子變好的強烈愿望;(3)理解尊重兒子的所有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哪怕明知是不正確的);(4)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兒子。然而患者的父母只做到了(2)項。
6.如果能夠給患者提供一個充滿著理解、包容、尊重的輕松友好的環境,讓患者把心中積壓的憤怒、怨氣充分地宣泄出去,然后改變他看待問題的角度,提升他應對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智慧,他其實完全可以恢復正常。其中親人(特別是父母)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初步咨詢思路
1.不帶任何批判與偏見地接納理解患者,與患者的思想產生共鳴,讓患者充分地釋放郁積于心中的怨恨、痛苦、委曲等負面情緒。
2.通過講故事、提問的方式來啟發患者思考,讓他自動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從而自愿尋找選擇更好的應對方法,而不能直接把答案給他,必須讓他經歷一個不斷探索成長的過程。如果時機不成熟直接把答案給他,他接受不了,也不能消化,而且會本能抗拒。
3.父母從此改變對待兒子的態度、方式、方法(即永遠理解肯定兒子,不要再把自己的思想、觀點強加給兒子,不要再強行改造兒子)。
4.必要時考慮轉精神科。
咨詢過程
患者暢快地宣泄釋放積壓有內心中的所有負面情緒,自稱從來沒有任何人能夠這樣理解自己。
與患者分析探索人與人之間信息傳遞的機理機制與精神交互作用的原理。人與人之間直接相處相互之間傳遞的信息量有三個通道:第一,通過眼神、表情、肢體動作、儀表服飾等傳遞(占55%);第二,通過聲音方面即音調、音量、語氣、頻率等傳遞(占38%);第三,單純通過說話的內容傳遞(占7%)。
患者同意是因為自己心中恨那位同學,內心的恨表現在眼神表情上,被那位同學捕捉到了,所以會有感應。解決的辦法是在內心里寬恕他、原諒他、不與他一般見識。
精神交互作用的原理是:人的任何一種感覺,越去關注它,這種感覺就越強烈越敏感,越強烈與敏感就越關注,從而形成惡性循環。也就是吸引力法則——你關注什么,你的生活中將出現什么,無論你是否想要。
患者同意是因為自己過度關注其他同學是否用異樣的眼光看自己,導致感覺別人看自己怪怪的。解決的辦法是不在乎、不計較,同時多與同學打招乎、微笑、溝通交流。
與患者分析探索他人不喜歡自己的原因有
(1)我故意做了傷害他人利益和尊嚴的事情;(2)我無意中做了傷害他人利益和尊嚴的事情;(3)因為我太好,他嫉妒我;(4)他對我有偏見,對我的某些方面看不慣;(5)他對我有負移情。
患者選擇(4)項,認為那位同學是對自己膽小、內向看不慣而不喜歡自己。應對辦法:別人有權利不喜歡自己,自己也有權利不喜歡他人。別人不喜歡自己但是自己一定要接納自己,同時主動與其他同學建立友誼關系,這樣就不會勢單力薄被人欺負。
與患者分析探索應對他人批評的通常策略:(1)逃避;(2)怨恨,但不敢表達;(3)自卑,覺得自己沒用;(4)攻擊反抗對方;(5)高傲,不屑一顧;(6)理解他,謝謝他,同時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通過分析比較,患者認為(6)項是最好的選擇。
與患者分析探索不同類型人格形成的機理機制,有六種人格類型:(1)分裂型人格類型;(2)依賴型人格類型;(3)順從型人格類型;(4)控制型人格類型;(5)完美型人格類型;(6)正常人格類型。了解了不同性格的成因,從而學會接納自己,善待自己,同時也學會尊重善待不同類型的人。
患者提問:老師,我認為人與人之間有心靈感應,你怎么看?
心理咨詢師:我認為心靈感應是存在的。因為世上所有的東西,不論有形無形,都是一種能量的表現,所不同的只是能量振動的頻率不同。通常情況下,我們人類只有五種感應,即視、聽、觸、嗅、味等感覺,而且只是在某個特定頻率范圍內我們才能感覺到,然而很多動物比我們人類的感覺更靈敏。
大量我們感覺不到的東西,但是動物卻能清晰地感覺到。比如狗的嗅覺據說就比人的嗅覺靈敏100萬倍;許多鳥類尤其是遷徙的候鳥能夠利用地球磁場來準確確定其飛行航線;有些動物可以在黑暗中看得見東西;有些動物可以遠距離探測到獵物肌肉伸縮發出的電磁場等等。
那么以此類推,有些人的感覺比普通人靈敏幾倍甚至幾十倍上百倍自然是很正常的事情,特別是對于那些經過某種特殊修煉的人,就可以突破限制,接收到更高更寬頻率范圍的能量,這就是所謂的心靈感應,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開悟”、“開天眼”、打通“第三眼”等。但這樣的人通常是那些長期練氣功的人、長期坐禪的人、長期練瑜伽的人以及有特異功能的人身上才出現,我不相信你這個同學有這種功能。
患者(表現出生氣,因為不被理解):不對,很多很多的例子說明,他就是能夠感覺到我心里的想法。
心理咨詢專家(退一步,先認同再引導):就算是他有這種特異功能,能夠感應到你內心的想法,他同樣也能感應到別人內心的想法,只要你沒有做傷天害理的事情,就算被他知道也沒什么大不了的。
患者:不行,我內心里有很多不好的想法萬一被他知道了,那他就會到處亂說。
心理咨詢專家:你內心里會有什么樣的想法害怕被他知道呢?
患者(難為情,不愿意說):這……
心理咨詢專家:不會是想一些性方面的事情吧?其實每一個人內心里面都有這樣那樣的性方面的聯想,有才是正常的,沒有說明他不是一個正常的人。
患者:那不行,我不想讓他知道。
心理咨詢專家:我看得出你現在是什么樣的情緒狀態,但我不知道你內心里究竟在想什么事情,你能知道我現在在想什么嗎?
患者:不知道,但是那個同學知道我內心的想法,真的知道!
心理咨詢專家(在這一點上暫時沒法說服他,如果對抗下去咨詢無法進行,不如暫且順從):你跟大伙都是一樣的人,你心里有所謂不好的聯想,別人也一定有。如果那位同學能感應到別人心里有不好的想法,但感應到你心里沒有,他才覺得你不正常呢!
患者:只要我一走出校園,我就是一個完全正常的人,我真的不想再遇到那位同學,遇到他我就會緊張恐懼。他的宿舍就在我的宿舍隔壁,每當走回宿舍,我就會很緊張,怎么辦?
心理咨詢專家:逐漸面對恐懼,才能最終消除恐懼。每當回到宿舍感覺緊張時,先覺察這種緊張的感覺。然后做幾次深呼吸,想象身體一個部位一個部位逐漸地放松,在心里默念:“我完全寬恕你了!我已經原諒你了!我不再跟你計較了!”當你心里這么想的時候,他同樣也能感應得到。
患者:我還是想到外面租房子住比較好。
心理咨詢專家:你可以先嘗試著去面對,實在不行再到外面租房子住也行。
咨詢效果評估
患者充分釋放了積壓在心中的怨恨和委曲,疏通了很多心結,心情輕松舒暢,臉上充滿笑容。還存在的問題是:還是相信那位同學能感應到自己內心的想法,但愿意嘗試著去面對。對自己面對那位同學時能不能逐漸消除緊張恐懼還不夠自信,也愿意去嘗試。
給父母的建議
停止給兒子講道理,永遠理解兒子的情緒感受,理解肯定兒子的思想觀念(哪怕明知是錯誤的),盡量給兒子創造一個溫曖寬松和諧的氣氛。兒子最需要的是得到你們的理解、支持、肯定和鼓勵,只有內心得到很多溫曖的能量滋養,他才有活力、有能力、有勇氣去面對人生的艱難困苦。
消除了患者父母的誤解誤會,在父母積極配合下給患者繼續做強化鞏固治療,自然很快康復。但這件事情卻給心理咨詢工作者沉重的反思。首先,來訪者與咨詢師之間是求和幫的關系。如果他沒有求,你不能夠“好心”去幫他,否則容易惹火燒身,害己不利人。我有一個鄰居,經常把孩子打得殺豬般地嚎叫,我從來不去干涉,因為我無權干涉,但如果出了人命,我會打電話報警。正如“上帝只幫助愿意接受幫助的人”,“佛法無邊,只渡可渡之人”。同理,心理咨詢師只幫助有求的人。
很多來訪者的期望值太高,指望通過一次咨詢就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對于這種情況,要讓來訪者了解清楚,咨詢效果除了取決于咨詢師的態度和技術之外,影響的因素還有很多。如來訪者是聰明還是遲鈍?是責備苛求還是委屈順從?在表達上,有沒有良好的情緒表達能力和問題反映能力?在態度上,是積極求治還是有強烈的阻抗?社會支持系統(包括生活狀況、工作情況、人際關系等)如何?要學會把來訪者的期望值降到切合實際的范圍,如果這個問題沒有明確好不要接個案。此外,還要明確好收費情況,咨詢時程的長短,并讓來訪者同意才能開始咨詢。
如果有家屬陪同的,還要明確好作主的人是誰。如果家屬的咨詢目標與患者的咨詢目標剛好相反,必須協調好,雙方同意才能開始咨詢。
心理咨詢心理治療或催眠心理治療就是引導一個人看到他所看不見的盲點或誤區。為人父母者需要通過學習成為一個真正合格的父母。很多人的心理之所以有問題,就是因為他們小時候曾受到過父母的傷害,一直還沒有得到真正地理解、釋懷和寬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