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榮于1956年9月12日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母親潘玉華一共生下10個孩子,其中有三個不幸夭折,張國榮是最小的那個,被人稱為十仔。父親張活海是個著名的裁縫,也是有名的花花公子,風流韻事不斷。
富裕人家的小兒子,應該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可實際情況不是這樣。因為父母親都忙著做生意,根本沒時間管孩子。另外婚姻的不幸讓母親沒心情沒精力顧及孩子的心理需求。哥哥姐姐都比張國榮大許多,使得他只能自己玩。張國榮雖然有父親母親,可實際上還是很缺少父愛母愛的。他姐姐曾說過,自己的弟弟是一個極其渴望愛的人。
十三歲的張國榮獨身赴英國求學,大一時因為父親生病不得不中斷學業回到香港。長期的分離讓他與父母有很大的隔閡,于是離家一個人在外漂泊謀生。
20歲的張國榮第一次碰上不過17歲的毛舜筠時便一見鐘情,兩人交往了一段時間后,張國榮主動向毛舜筠提出求婚,然而這一個決定卻嚇壞了當時還不滿20歲的毛舜筠。毛舜筠開始刻意地疏遠和逃避張國榮,最后這段張國榮傾情投入的愛情無疾而終。
張國榮的事業剛有起色,傳言他與英皇老板楊受成之女楊諾思關系密切,后因拍攝二十集電視劇《對對糊》,他認識了模特出身的倪詩蓓。張國榮與倪詩蓓兩情相悅,情投意合,但經過兩年的戀愛后,這段戀情依舊無疾而終,倪詩蓓遠走他鄉。
張國榮曾說,每一段感情他都是全情投入,可總是沒能走到最后。張國榮一生和五個女人談過戀愛,這說明張國榮其實也很想過上正常人的生活,找個女的結婚生子。但張國榮非常細膩,對凡事要求近乎完美,和女性戀人交往過程中發現了諸多不能協調的問題。
內心缺少愛的人,遇到愛情的時候,會太認真太執著,全情投入。然而,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付出的愛越多,希望得到的回報也就越多,如果得到的回報遠小于自己的付出,內心就會不平衡,不平衡就會抱怨,一抱怨,雙方就會發生矛盾沖突。
全情投入的愛很容易讓被愛的對象感覺沒有空間,沒有自由,然而對于一個心理正常的人來說,自由遠遠比愛更重要,如果沒有自由,寧可放棄愛。
1977年,20歲的張國榮在朋友的勸說下,參加香港麗的電視臺亞洲歌唱大賽,獲得第二名,隨后進入娛樂圈。
這時的張國榮還很稚嫩,作為電視主持人,得不到好評。唱歌方面,雖然灌制了兩張唱片,但幾乎沒有受到任何關注。張國榮永遠不會忘記他的唱片在唱片鋪以一塊錢一張的低價拋售。
一次在酒吧表演時,唱得興奮的張國榮把自己的帽子丟向臺下的觀眾,卻沒料到,那頂帽子竟被扔回臺上,在一片哄笑聲中,他還是堅持唱完了整首歌,然后逃難似地沖回后臺。
在那段事業感情都很低迷的日子,張國榮曾與一個不知名的女子有過很親密的關系,而張國榮真正為對方傾心時,卻發現這根本就是一個圖謀他的錢財的騙局。這件事嚴重傷害了他,他在自傳中坦誠:“這件事以后,我對女人幾乎失去了興趣。”
張國榮其實并不是一個真正的同性戀者,被times雜志采訪時,張國榮說:“你說我是雙性戀比較恰當,我不是要找一個男人或女人,只要你可以跟我溝通,令我幸福快樂,我管你是男人還是女人。”
1982年12月9日夜,一家酒店大堂燈火輝煌,衣香鬢影中,豐神俊朗的一個人和氣質如蘭的另一個,相逢一笑,從此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 那年,張國榮26歲,而唐鶴德24歲,沒有早一步,沒有晚一步,在最美麗的時候,遇到了最想遇的人。
有人寫過這樣的文字:每個人都是一段弧,剛好湊成一個圓圈的兩段弧,是一對。 有些人相愛,是因為互補,有些人是因為相似,而他們,是兩者兼備 。
類似的家庭背景,都出身名門,留學海外,西化的生活方式,相同的執著、善良,對朋友都真誠,在坎坷情路上都跌倒過受創過卻仍沒有喪失對愛的期望的兩個人。
不同的是唐鶴德溫和、寬容、踏實、鎮定、體貼、細心、有責任感,幾乎具備了所有好男人和好女人的優點,外加長得也山清水秀,和感情細膩、勇敢、沖動、犀利、霸氣、大大咧咧的張國榮正好是完美的一對。張國榮會選擇同性的“他”,只是因為他們倆是絕配,彼此性格上的每種曲線,對方都能給予最完美的呼應,各自為生命的圓圈找到紋路完全吻合的弧線。
“我們是一對奇妙的combination。”張國榮驕傲地說,眼睛里流溢著似水柔情。“這是主賜給我的禮物。”張國榮喜歡這樣形容唐鶴德。認識唐鶴德是張國榮一生最大的福氣。張國榮不信命運,認為所得到的成功和榮耀都是自己應得的,是努力和堅持的回報。除了唐鶴德之外,唐鶴德是上天賜予的守護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