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日韩精品视频|最近最新中文免费字幕一|可以免费在线观看av的网站|石原莉奈大战5黑人在线观看|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看

專家隨筆

我是精神病人嗎?——心靈在哭訴


 

張曉東(化名),男,45歲,因焦慮恐懼被媽媽帶來接受心理咨詢心理治療與催眠心理治療。曉東吃精神病藥三十年了,幾十年來沒法正常工作,生活上需要媽媽照顧,一直未婚。

三十年前的曉東是一個聰明懂事、有遠大抱負的少年,因為被“權威”專家貼上了“精神病”的標簽,一生都被毀了。

15歲那年,爭強好勝的曉東考試發揮失常,非常痛苦。那天下著大雨,他光著上身在雨中不停地奔跑,被同學看見了,同學立即報告老師。老師感覺曉東的精神錯亂了,非常緊張,趕緊打電話給曉東的媽媽,媽媽很緊張擔心恐懼,派人要把兒子送進精神病院,兒子堅決不從,大喊大叫,被幾個五大三粗的保安捆綁起來,送進精神病院。到了精神病院,曉東還是強烈抗議,拼命掙扎,要求放開他。曉東哭喊得聲嘶力竭,但是沒人理會他,反而因為他不配合醫生,給他做電休克治療。

接下來的治療簡直成了曉東的“宿命”,他從此開始吃藥和反復住院。他從學校退學,短暫地嘗試過工作,但因為藥物的副作用,他的反應能力受到抑制和削弱,被單位辭退回家,從此跟生活隔離開來。30年過去了,如今的曉東已經是45歲中年男人,一個終生吃藥的精神病人,生活中的支持資源已經很稀薄了,自身的適應能力也很薄弱,內心的改變動機也微乎其微了。

三十年前的曉東只不過是考試失敗太痛苦了,在雨中奔跑緩解痛苦情緒。如果當時有人理解他,安慰他,開導他,他很快就會恢復正常。但老師認為他“瘋了”,媽媽認為他“瘋了”,送到醫院,醫生也把他當“瘋子”進行強制抗精神病治療。出院后精神雖然恢復正常了,但強烈的藥物副作用讓他一天睡十幾個小時,腦子反應遲鈍,記憶力下降。本來就自尊心極強、內心很敏感多疑的他變得越來越自卑,越來越孤僻,最后完全把自己的心靈封閉起來,成了一個真正的心理障礙患者,終生服藥,生活需要媽媽照顧。

有一位50歲的女性,因為與丈夫的關系存在問題而前來尋求幫助。讓她更困擾的是,兩年前她被一個心理學教授貼上了一個“精神不正常”的標簽。這個“權威”的診斷讓她陷入更深的焦慮,以至于她重新鼓起勇氣前來尋求咨詢時,我花了不少時間來處理這個診斷標簽,才讓接下來的輔導變得暢順起來。

我體諒理解她的感受,跟她一起分析探討遇到的問題及其產生的來龍去脈,引導她看到自身的優勢以及生活中可利用的資源。然后尋找具體的處理方法,并鼓勵她采取行動,嘗試改變,她的情緒逐漸平和,心態逐漸陽光。不久,她打電話來說,她跟丈夫的關系已經很好了。

心理治療不宜貼標簽,把活生生的生命套進一堆病理的詞匯中加以定義,只會讓當事人感到自已是病人,這是一種消極暗示。

比如有一位老母親,她有時會獨自一人喃喃自語。她的兒女們會如何解釋這個行為呢?他們可能把母親的自言自語解釋為“母親感到孤獨”,繼而的反應就是多關心一下母親,多花一些時間陪伴母親;他們也可能把母親的自言自語解釋為“母親瘋了”,結果就是把母親送到精神病院,把她隔絕起來,讓她變得更加孤獨。可見,解釋不同,處理方式也不同,結果會大不相同。

好的醫治者總是能夠做到“從不好中找到好的”,幫助當事人反思他的存在,從中看到自身的條件和生活中的資源,對問題形成新的理解,樹立解決問題的信心,并且重新選擇。

如果心理治療只關注來訪者的問題,而缺乏對來方者這個“人”的關心與理解,就不能與之建立關系,不管診斷怎樣準確,也不會產生治療效果,甚至會強化問題,使問題固著下來。

我們對一件事情可以有不同的闡釋,不好的闡釋給我們造成困擾,好的闡釋給我們帶來好的心態和積極的行為。因此我要強調:不是事實,而是解釋。對人的行為做出不好的闡釋,就是貼負面標簽,這會給當事人造成損害。

電話/手機:13530198979
Copyright 2025 深圳市靈通協作心理咨詢師 All Rights 粵ICP備14060267號 Reserved
在線客服

微信號:eee111888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