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外人往往彬彬有禮,客氣謙讓,可是回到家里對最親的人卻不懂得尊重,甚至冷嘲熱諷,什么話最損人就撿什么話說,而且對方越生氣,自己就越有快感。請看下面一段對話:
妻子:“你今天上午去看醫(yī)生,醫(yī)生怎么說的?”
丈夫:“我上午開完小強的家長會已經(jīng)是11點了,醫(yī)生周末下班可能要早,所以我就沒去。”
妻子:“什么?你又沒有去!這是我第三次和人家張醫(yī)生約了,你干什么事都優(yōu)柔寡斷的,我最看不起你這一點!”
丈夫:“我腰部不疼了,好吧?不需要去看了,行了吧!我自己的問題我自己知道,是受寒才疼的,用不著你操心。”
妻子:“呵!說得輕巧,用不著我操心。那行啊!那你來操心這個家!擦窗子,買米,灌煤氣,都是體力活,你為什么不能干一干?這個家里,男人不像男人,女人不像女人!”
丈夫:“行,行,行,你有理,你放著,我來拖地!”
妻子:“得了,別逞能了!今天逞能,明早又喊這兒疼那兒疼的,我可擔當不起!你大不了不干活,總不至于讓我床前榻后侍候吧。”
丈夫:“侍候?聽起來多關(guān)呀?我腰疼得連起床都難,什么時候又能指望你幫我按摩一下?你不惡語相對就是對我天大的安慰了。都說夫妻要同甘共苦,我也算看透你了,萬一這家里發(fā)生什么事,咱們這家就只有散伙!”
妻子:“你說這話可要憑良心!你捫心自問,我嫁給你10年,享過什么福?你每月1000多元的工資,我一分錢掰兩分花,還捉襟見肘。我沒抱怨,你卻倒打一耙,真是狗咬呂洞賓了!”
丈夫:“行了,就算我窮,我沒錢,那也是你命苦,嫁到肥窩是株肥草,嫁到窮窩是棵黃豆芽,你也怨不得誰吧?”
丈夫說妻子以前很溫柔、很關(guān)心體貼、百依百順的,后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變得吹毛求疵了,對生活的不滿越來越多,而且將這不滿全部發(fā)泄到丈夫身上。
丈夫?qū)ζ拮右呀?jīng)有一種條件反射似的恐懼。一看見妻子,心里就緊張,擔心她又說出什么尖酸刻薄的話來,于是只好躲得遠遠的。實在躲不開的時候,就將自己緊緊包裹起來,無論妻子怎么說,丈夫都當做耳邊風,不吭聲。丈夫越逃避,妻子越抓狂,妻子越抓狂,丈夫越逃避,不斷惡性循環(huán),愈演愈烈。
爭吵的技術(shù)在于適可而止,把該說的話說完了,把該發(fā)泄的情緒發(fā)泄了,又不傷人,這是吵架的境界。有理的一方見好就收,無理的一方絕不胡攪蠻纏。
爭吵的時候千萬不要一味地讓,無原則的讓可能讓爭吵的一方不能盡興,退讓的一方又心境不爽。當然,解決爭吵最好的辦法是不吵,用心地聽,等對方暢快地說完,先肯定對的部分,給予必要的感情互動,然后再用委婉的方式說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因為回避的實質(zhì)是對抗。回避還可能是一種膽怯,是潛意識對自己沒有信心,不相信自己能掌控大局。回避還有另一種心態(tài)是怕麻煩,不愿意面對對方的負面情緒。正如在舞池里,拒絕邀舞會給對方帶來沉重的挫敗感。
在對方有情緒時不要跟他講道理,即使你想幫助對方也要等待時機,等對方發(fā)泄夠了,舒坦了,你再娓娓道來,沒準,對方消氣以后說出來的道理比你更地道。